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互聯(lián)網的普及,使用網絡高速“沖浪”、熟練玩轉各類App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且不僅限于年輕人。然而,這也引起了某些非法分子的注意,使得“洗錢”等犯罪活動的方式也變得日益多樣化,通過網絡逐漸滲透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今天,小沃將通過相關案例和大家分享使用手機銀行或其他金融類App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增強我們的防范意識,保護我們的財產安全。
真實案例1:某App投資詐騙
2020年10月,張某用手機打開瀏覽器時,看到一條廣告上寫著關于投資融資的信息,就點擊網頁進行查看。點進去后發(fā)現(xiàn),手機正自行下載一個叫“融證所”的軟件,接著就提示填寫相關個人信息進行了注冊,注冊后“客戶經理”就教張先生操作在該平臺進行投資,張某先后充值了共20萬進行投資購買股票。
2020年11月,張某發(fā)現(xiàn)自己投資有了收益就想進行提現(xiàn),提現(xiàn)后卻發(fā)現(xiàn)一直未到賬。報警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
案例提醒:陌生鏈接不點擊,下載軟件時務必選擇官網或者正規(guī)應用商店等渠道,不聽信他人宣傳通過掃碼或者點擊鏈接隨意下載。理財投資須選擇合法正規(guī)的平臺,切勿在來路不明的App里進行投資。在不確認對方身份的情況下,不輕易涉及金錢往來,更不要輕易相信高收益、高回報的投資產品。
真實案例2:網絡刷單、兼職詐騙
2020年7月,大學畢業(yè)生黃某看到有人在網上發(fā)布消息稱,招聘“網購刷單員”,日工資三百至五百元。成功應聘“網購刷單員”后,黃某刷完一單100元的訂單,賺了5元傭金。隨后,他在客服的指導下連續(xù)刷了20單,共支付了35000元,結果血本無歸,客服也失聯(lián)了。
案例提醒:嫌疑人通過短信、網絡、鏈接等渠道招募“網購刷單員”,通過刷首單讓受害人嘗到甜頭。當刷單交易金額變大后,嫌疑人就會以各種理由拒不退款或直接“消失”。所以,如果在網絡上看到招聘“網購刷單員”、短視頻點贊員、網游推廣員等兼職,很有可能是詐騙行為,大家切勿貪圖蠅頭小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除了在日常提高警惕外,我們還應該用正確“姿勢”使用手機銀行等金融類App:
1、務必從正規(guī)的渠道下載手機銀行、證券、基金公司等官方App,并定期更新該類應用軟件;
2、確保您的移動設備安全,建議使用手勢密碼或口令保護移動設備,并將設備設置為一段時間后自動鎖定。切勿嘗試破解或修改設備,因為這可能會使設備受到惡意軟件的攻擊;
3、若您使用Wi-Fi聯(lián)網,請在確保無線網絡安全的情況下再連接至您的手機銀行等需要賬戶密碼登錄的App;
4、App提供保存密碼選項時,建議您不要勾選,每次登錄要重新輸入登錄密碼,同時建議設置較為復雜的登錄密碼、支付密碼等;
5、若您更換了手機號碼,請及時致電銀行等金融機構更改手機號。遇到手機被盜,請及時掛失手機號、凍結相關金融賬戶;
6、在使用交易類、銀行類App進行支付或者轉賬的過程中保證手機在本人手中,不要在操作過程中遠離手機,如確有緊急事項,應立即結束當前交易并退出App。在操作完畢后及時結束App進程,不要在后臺繼續(xù)運行。
遠離“洗錢”活動,核心是投資者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不要隨意將自己的身份證、身份證明文件、金融賬戶等隨意借給他人。同時,不要通過非法渠道進行投資,不要輕信非法投資項目,不要參與網絡賭博等非法活動。此外,要對網絡信息保持警惕,不輕信來歷不明的網站、郵件和手機短信等,避免被騙取個人信息或陷入洗錢陷阱。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